基督徒可以建立積極的自我形像嗎?所建立的自我形像會不會使人陷入偏見的泥沼中而遠離神?
麥道衛對自我評估做了一些非常「需要且平衡」的討論,既不偏重討論人性墮落的醜陋,也不單討論人性中令人快活的一面。透過此書,讀者不但能清楚認識自己在主裡的真相,更能因而感到成長的喜悅。
基督徒可以建立積極的自我形像嗎?所建立的自我形像會不會使人陷入偏見的泥沼中而遠離神?
麥道衛對自我評估做了一些非常「需要且平衡」的討論,既不偏重討論人性墮落的醜陋,也不單討論人性中令人快活的一面。透過此書,讀者不但能清楚認識自己在主裡的真相,更能因而感到成長的喜悅。
約瑟.麥道衛年輕的時候,對基督信仰抱持懷疑的態度。然而,當他在密西根凱洛格大學(Kellogg College)求學期間,有一群基督徒學生向他提出挑戰,要他以學術的角度探討耶穌基督的身分。麥道衛接受了這項考驗,最後親眼看到事實:耶穌確是上帝的兒子,甚至因為愛他而為他受死。於是,麥道衛決定委身於基督。五十多年來,他到世界各地分享他的見證及有關上帝的確據;他向世人證明上帝是真實的,也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麥道衛於惠頓大學(Wheaton College)獲得學士學位,之後在加州塔播神學院(Talbot Theological Seminary)獲頒神學碩士學位。他加入學園傳道會(Campus Crusade for Christ)的時間將近五十年,和太太陶莉已一起度過四十餘年的婚姻生活。他們擁有四位成年子女及五位孫兒女,目前都居住在南加州。
他曾至139個國家演講,聽眾總數超過四千六百萬人。曾撰寫或合著超過151本書籍,包括《千載懸疑》(天道書樓)、《鐵證待判》(更新傳道會)、《孩子,我願意為你這樣做》、《愛與接納自己》、與《6A父母》等。
* 若要更多了解麥道衛事工(Josh McDowell Ministry)或使用相關資源,請至:www.josh.org
致謝
自序
前言
後語
如果你希望成為某人,勝於當你自己,那麼你的自我形像可能有問題了。
曾經在一所大學裏,有位學生對我說:「約瑟,我想至少有二十個人比我強,我寧願當他們,也不願當我自己。」或許你也會有這種想法。
請回答下面兩個問題:
當你在回答這些問題時,你的生活方式、經歷過的喜樂、對待別人的態度,甚至你與神的交通等等,都可能成為關鍵。對這些生活的反應,你「認為」自己是誰,比你「自己」是誰更具決定性。對你而言,也許思考這種問題是很新穎的。你可能從來沒想過人的真實價值。一個人的真正價值是——我們都是按著那創造者的形像造的;正如詩篇第8篇4至5節所說的——祂賜給人榮耀、尊貴為冠冕。
或許你會相信行為主義者所認為的,生命只是浩瀚銀河中的一個偶發事件,而人類被設定為機器;或許你相信存在主義者所認為的,我們是可笑的事物;或者像人文主義進化論者所認為的,我們的祖先只是一種源自猿類的動物。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現今有許多人寧願相信人能夠完全地獨立與自治。他們宣稱科學與科技已將過去束縛我們的障礙挪走,因此我們不再被古老的迷信和恐懼捆綁,我們可以依照自己選擇的方式去過自由的生活。原本我們可以自由地認識我們全部的潛在力,但今日有許多人寧可陷入另一個問題之中。那問題就是,在一個比他們過去所知道的更大的宇宙裏去發掘人類的重要性。如果我們只把人視為宇宙中一個不重要的小點,便很容易小看個人的價值和重要性,結果會使人類在失望傷心之餘大哭求援。
有一位名叫傑夫的人寫信告訴我:「我孤獨一人,深感迷惘,所以寫了這封信。我只是覺得自己不值得活下去,每晚我都哭著入睡,有時甚至希望能快點死去。」
茱蒂.佛斯特(Jodi Foster,一位女演員,約翰.亨克利John Hinckley暗戀著她,並為了引起她的注意而產生射殺雷根總統的念頭)透露了一個類似的問題,是發生在她一位同是女演員的朋友身上。在一次晤談中,她說:「談到我這個朋友,她可說是世上最漂亮的女人,但最好笑的是,她卻認為自己醜得難以置信,因此她無法相信任何向她表明愛意的人。這就像一個人對神說:『神啊!如果你愛我,你必定是個笨蛋。』」
對這位茱蒂的朋友而言,一個確定的事實是神愛她,而她的觀念卻沒有認清這個事實:既然神是她的創造者,也只有神才能對她的價值給予正確的評估,並解決她對愛和被愛的渴望。
每一個人仍需要知道自己是被愛且有價值的。這也就是基督教針對現代人的需要所提供的獨特價值。你會被造成怎樣的人,端看你個人與耶穌基督的關係而定。
當一個人接受基督時,不僅含概了生命的哲學,更建立了個人與創造者的獨一關係。這種關係能增加他們的自我價值感,並促使他們去做有永恒價值的事情。基督徒能明白獨一的神接納他們、愛他們。他們開始視自己為王的孩子,並表現出基督徒的王權,容我如此地解釋。每個人在神的創造中,都有他特別的重要性。當神進入一個人的生命裏,那人的價值就變為無限、且永恒不變,因為神住在他裏頭。
今日,人類對於認識自己的被愛與重要性所做的努力不夠。當我們邁進二十一世紀時,環繞在我們周圍的社會可能會加強個人重要性的反面思想。人們常會感覺到孤立、與人隔離、被人利用或自己只不過是機器齒輪上微不足道的一齒,而難以感受到自己的被愛與價值。
這本書是為了幫助你了解神對你的看法而寫的,從過去的經驗,我知道若按正確的聖經觀點去看神、自己或別人,將使你的生活得釋放。當你在掙扎以便弄清自己是誰的過程中,你並不是孤獨的。你和我所受的傷害與悲痛已由許多人共同分擔了。雖然掙扎不易,醫治的過程也頂累人,但當你從神對你的創造中發現自己的形像時,你的掙扎便不是枉然了。
當你開始應用本書的一些原則,並按著神看你的標準來看自己時,我期盼你得到的醫治與發生的轉變,能使你在人生的任何光景中都表現出屬神的自我形像。
每種文化都有它自己獨特和引人關切的問題。而在基督徒掙扎與成長的世界中,自我評估的問題雖已居核心部位多年,卻沒有任何解決的跡象。
人們對於自我評估問了許多重要的問題,例如,基督徒是在建立積極的自我形像嗎?或所建立的自我形像會使我們陷入自我偏見的泥沼中而遠離了神?我們現今對自我形像的關心,會像當年特洛伊城的木馬堂而皇之地進入城裏,暗地裏卻把非宗教性的價值觀,如同木馬中的士兵潛入般地運進基督教的教會裏嗎?當輔導鼓勵我們去「發現自我」和「肯定自我的價值」時,一些較有份量的東西如神聖、順服和捨己會受到重視嗎?
或者,健全的自我形像是認識主的特有恩惠嗎?當人因了解「基督是誰」和「祂所做的事」而成長的過程裏,難道沒有正當治療內心傷害的方法嗎?或許經過改善的自我觀念就是治療的方法;或許因著靈命的成長,使得人對自己的尊嚴和被創造的意義有更深入的體認。關係一個人自我形像的問題,是不會消失的,也不該消失。因它們相當重要,尤其對數以百計的人更是重要,就是那誠實承認在他們基督徒的經歷中曾有失落感的人。有些人生活在自貶當中、懷疑是否有人真正關心他們,並且難以相信自己能對他人有所貢獻,有這種現象的人遠比我們知道的還多。
通常反應這些問題的人,對自我價值較易有膚淺的肯定。因為他們很容易忽略犯罪的真實性,而對自我評價帶來反面的影響。換句話說,接受聖經對罪作詮釋的人們有時會對於自我評價的問題,提出這樣嚴厲而乾脆的解答——「不要再庸人自擾了,做自己應該做的就是了」,或者「只要相信神所說的,然後牢記在心、禱告、作見證就是了」。
約瑟.麥道衛對自我評估做了一些非常需要且平衡的討論,既不偏重討論人性墮落的醜陋真相,也不單討論人性品格中令人快活的一面。他在自我評估這個主題中,對一些外表看來快樂、滿足而內心卻有嚴重掙扎的人,表達了他的同情。
當我閱讀這本書的時候,我懷疑作者可能因為十分了解一個自我形像薄弱之人的痛苦,於是以「讓我們儘快使人感覺更好」和「喜歡你自己」為寫作此書的目的,卻忽略聖經裏這方面的真理。但當我繼續看下去時,我很興奮作者匠心獨具地在書中結合清楚按照神的話的論述提出深切體會真實生活所要面對的問題(這兩者原本應該配合並行的,但卻很少真正做到)。約瑟開放地分享了他與頑固、拙劣的自我形像的掙扎,成為此書對我最具鼓勵的一部分。讀者不但能清楚認識自己在主裏的真相,更能因祂名而感到成長的喜悅。
當你更進一步地思考,就會明白這本書並非理論的述。每章都充滿了活生生的例子,並根據聖經給予薄弱的自我評估一些實際的建議,使得理論與實際有了平衡。約瑟很小心地為自我評估的問題奠立根基,也把抽象的觀念深入我們生活的領域中,使我們能夠充分地領受。
勞倫斯.克瑞伯博士
(Lawrence J. Crab Jr., Ph. D)